Tuesday, June 16, 2009

日来闲而无事,上了文学院论坛看到张伯伟教授的一篇演讲文章,深深的为其喝彩!其大意为

在求学之初,就懂得了“下笨工夫”的重要性分不开的。“聪明人要下笨工夫”,其实也是中国传统的治学要义之一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二的《总论为学之方》,就曾 再三强调这一意见:“凡人便是生知之资,也须下困学、勉行底工夫,方得。”“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,必须做迟钝工夫,始得。既是迟钝之资,却做聪明底样工 夫,如何得!”。
故“笨”乃治学之本。古典文学的产生时代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之前,历史背景、典章制度、社会风俗、思维习惯与现代都有着很大差别,文献汗牛充栋,真伪混 杂,其用以表达的媒介又是文言,要能够从中发现问题,并调动各种手段去加以解决,这需要多么强的理解力,多么丰富的想象力,多么敏锐的感受力,多么严密的 思考力,这决不是一个缺乏聪明的人所能够承担的。但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中,首先强调的从来就是一个“笨”字。

1 comment: